2005年,家住抚宁范各庄的徐老汉之子因患乙肝,入住三院肝病科,当时的科主任就是于2009年调入市骨科医院工作的王玉华院长。住院期间,王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充满着对患者的关爱和体谅,精心诊治的同时给予心理疏导,生活上更是嘘寒问暖,患者病情很快明显好转。徐老汉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出院后每每想起就动容于王主任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抑制不住心中的赞美之情,一气呵成作诗一首,表述住院期间的亲身感受。诗名为《三院.她》并将其收录在自己的诗集《“小玩艺”的年轮》里,想亲手把这本书送给王主任。可突发的脑溢血使徐老汉瘫痪在床,这个心愿被搁置下来,但徐老汉心中一直惦记着,这次偶然得知邻居要去三院看病,便委托邻居一定要将这本书亲自交到王主任手中。当邻居带着徐老汉的嘱托来到三院时被告知王主任已调至市骨科医院,现在是市骨科医院的院长。虽然当时已近中午,天空又飘起了小雨,但老两口一想到老徐那期盼的眼神和多年的心愿,不顾年事已高一路打听来到骨科医院找到了王玉华院长,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王院长深受感动,细心询问了徐老汉的身体状况,并拜托老夫妻俩带去对徐老汉的诚挚问候。临走时,办公室主任林艳彬将自己的雨伞送给了两位老人。
附徐老汉所作的诗:
三院.她
(
最近不幸染“乙肝”,
慕名而至来三院。
在家中每天都在呻吟中渡过,
来这里四组液就能安然进餐。
看此景我不禁欣喜若狂,
见此情我不禁泪涌双眼。
三院的医疗水平真是“OK”,
这次是我选对了专科医院。
科主任王玉华虽然是个女流,
可她却深知这身白衣的内涵。
它包容着情,包容着爱,
包容着“天使”的圣洁与不朽的信念。
她消除医患之间的误解,
她减轻患者之间的负担。
她的话语像春风吹散患者心中的愁云。
她的话语像雨露滋润患者的心田。
她心中充满着对患者的赤诚,
洋溢着写在脸上的那份情感。
她虽然已过了不惑之年,
对患者她依然笑得那样灿烂。
掌握患者的病情病史,
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她像是“向领导汇报工作”,
去征求每一位患者的意见。
讲解病情她由浅入深,
患者咨询她不厌其烦。
身穿白衣她飘然而至,
直到患者露出满意的笑脸。
这里是绿色的工厂,
这里是绿色的营盘,
她迎来的是一个个痛苦憔悴的病人,
她送走的是一批批愉快健康的笑脸。
如果说三院是斑斓夺目的一颗明珠,
她则是明珠上面亮丽的光环。
如果说三院是腾空而起的航天卫星,
她则是卫星上一颗不动不摇的螺栓。
抒情中送去我对三院的感激,
感慨中送去我对王主任的祝愿。
祝三院兴旺发达,
住好人一生平安。